公告
茌平信息港(http://www.cpxxg.cn/)服务大家,欢迎分享传播!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!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,现在免费注册会员,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。
关闭
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茌平新闻资讯 » 本地新闻 » 正文

古茌平之八大景有哪些?

发布时间:2018-05-17 15:27:34
核心提示:  茌平信息港讯古茌平之八大景有:马庄春雨、圣庑灵槐、连村烟市、茌巅酒泉、孟馆清风、草堂书声、梁原霁雪和髡林夕照等。  
  茌平信息港讯古茌平之八大景有:马庄春雨、圣庑灵槐、连村烟市、茌巅酒泉、孟馆清风、草堂书声、梁原霁雪和髡林夕照等。
  
  【马庄春雨】马周(601~648)唐初大臣。字宾王,马庄(今茌平县振兴办事处前曹村)人。马庄,有一奇特之景:马庄春雨,在《茌平县志》中列为八景之一。有诗曰:“城东二里,马周故居,村庄之内,地有亩许,三月春暖,零露如珠,宛如江南,毛风细雨”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(参“马周”条)
  
  【圣庑灵槐】圣庑指茌平城中的古文庙,庙内大成殿前有槐一株,枝柯盘旋,其形似龙,覆盖其上,云雾蒸腾,每逢天阴,其形益真,故称“灵槐”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茌平文庙遗址在县粮食局院内。茌平文庙遗址有大殿和东西廊房。殿中有孔子像,两排廊房列着孔子七十二圣贤弟子牌位,其排列为孔庙形式。据《茌平县志》记载:“圣灵槐”在大殿前,有三株,约碗口粗大,槐前有一石碑,上书“灵槐”二字,枝柯盘旋,其形如龙覆盖其上,时有祥云,每到阴天可见其形,所以,很多墨客、诗人赋诗颂槐。
  
  张存素有诗云:
  
  苹寄仙源亲化雨,南柯旧梦复凄凉。
  
  秦汉松柏今何在?唯有灵槐百感出。
  
  【连村烟市】连村,即鲁仲连家乡,又称鲁连村。茌平县志说此村“晨光未霁,或夜月清沏,望之如城市然”。故称“连村烟市”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【茌巅酒泉】茌平县有茌山,其上有古泉三眼用以酿酒,香冽异常,人称酒泉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又说为茌沿酒泉:据县志记载:“茌山之沿,井有香泉,汲之酿酒,酒气自然,虽在丁块,亦如井泉;丁块名酒,本此来源”。
  
  【孟馆清风】孟馆,即孟子曾经居住过的馆驿。当年孟子由邹去梁,路过茌平,在今茌平东门外住过,他住的地方人称孟馆。此处树木森森,浓荫蔽日,气爽风清,虽暑犹凉,人称:“孟馆清风”。明代东昌知府叶天球曾重建,今已不存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【草堂书声】草堂在茌平文庙东畔,名茌山草堂。金代翰林马定国曾读书于此。多年之后,人们过此,犹似有读书声传出。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旧茌平县志说:“马氏夜读学宫之东,人烟已渺,遗址亦空,每逢夜半隐然闻声,驻足听之,宛如冬烘”。
  
  【梁原霁雪】霁(音:jì)。“梁”指元朝时茌平乡宦梁宜,字臣责斋,一字彦仲,生而颖异,二十四岁中解元,殿式中进士,知邳州知州。旧县志说,梁宜墓在城东北隅一里许,每当隆冬有雪,凝结积至春深,不消不灭,夜尽更深,可以映月。见《梁宜墓》条。
  
  【髡林夕照】髡(音:kūn)即淳于髡,战国时茌平县人。姓淳于,因受“髡刑”而名髡。家在今茌平一中后百米处,发现残碑,上刻“淳于先生之墓”。“髡林”即淳于髡墓林,在夕照中烟雾缭绕,郁郁苍苍,其貌颇盛。
  
  唐朝刘禹锡的诗《题淳于髡墓》
  
  生为齐赘婿,死作楚先贤。
  
  应以客卿葬,故临官道边。
  
  寓言本多兴,放意能合权。
  
  我有一石酒,置君坟树前。
  
  诗中对淳于髡的一生作了简要概述,并表达了对这位先贤的怀念之情。
  
  注:髡刑,《说文解字·髟部》:“髡,剃发也”。髡刑是一种侮辱性的惩罚,因为古人认为肤发受之父母,是不可以放弃的。
  
  淳于髡,《史记》称其为“齐之赘婿也,长不满七尺,滑稽多辩,数使诸侯,未尝屈辱”,并将其列为《滑稽列传》之首,后人尊称“辨圣”。他是战国时齐国有名谋士,足智多谋,能言善辩,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,为齐国立下大功。虽出身微贱,其貌不伟,但以博学著称,他凭着自己的聪慧与才识,荣膺稷下先生之职,历桓公、威王、宣王、湣王四世,计八十余年。其墓在茌平县城西1公里处,以“髡林夕照”列茌平古八景之一。
  
  淳于髡墓
  
  《茌平县志》记载:茌平城里小刘庄前,有淳于髡之墓。相传淳于髡曾自此路过并驻足,后人故建此墓以志纪念。
  
  据史书载,淳于髡是齐之赘婿,身长不满七尺,滑稽多辩,数使诸侯,未尝屈辱,被齐威王拜为诸侯主客。司马迁的《史记》曾将其列入"滑稽列传。"
  
  淳于髡墓为清朝康熙二年茌平知县王画一筑垄堆石而建,周围遍植松柏。康熙五十五年,茌平知县吴陈琰为其立碑,手书“淳于先生之墓”。年长日久,墓周围古木森然,每至夕阳返照,树影流丹,驻足望之,蔚然奇观,被列为茌平县八景之一,名日:“髡林夕照”。清顺治拔贡路遵正为其写诗一首:“半生三寸舌,千古一荒丘。霞影回残照,树红疑锦帱。草深迷半碣,客过指平畴。常伴禾田者,夜台笑不休。”
  
  今淳于髡墓已不存,唯吴陈琰手书之石碑存于小刘庄中。
  
  马周
  
  马周,字宾王,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(公元601年),博州茌平(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马庄)人。历任监察御史、治书侍御史、中书侍郎、太子右庶子、中书令、吏部尚书等职。《旧唐书·马周传》、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《茌平县志》记载,马周从小父母双亡,家无余资,孤单贫困,身无近亲。然好学求知不倦,喜爱诗书,精通史传,尤精通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。满腹经纶,却怀才不遇。唐武德中期,博州刺史达奚,早闻马周明经有学,才思过人,就聘他为本州助教之职。他到任之日,州之众秀才携酒祝贺,饮酒诗赋,乐不襟怀,不觉喝得大醉而卧。次日刺史亲到学宫请教经史词赋,看到马周仍酣睡不起,怒而拂袖离去。待马周醒来,得知刺史来过,自知不妥,特到刺史近前谢罪,被刺史好生责备。马周当面唯唯,而每有门生执经问难,便留同饮,屡因酒醉误讲学,常遭刺史奚落。马周叹道:只为我贫孤无援,想图个进身之阶,所以屈志于人。因酒醉,常被人责辱,我有何颜面留此延日,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,况且这个助教官也不是我终身之志。遂把公服交于门生托其代还刺史,仰天大笑,拂袖而走。
  
  他四处周游,去曹州(今菏泽),至汴州(今河南开封),但屡遭碰壁,一气之下,西奔长安,去求取功名。迢迢千里,马周来到了新丰(今陕西临潼东北)。傍晚,他投宿一家客店,身无分文却要酒五斗,三斗痛饮,二斗洗脚。见此情景,众客责怪,店主称奇。第二天,马周要走,遂脱下狐裘抵付。店主见他豪爽,不但没要他的狐衣,反而慷慨解囊作其盘费。马周感激之至,慨然索笔,题诗壁上:
  
  古人感一饭,千金弃如屣。匕箸安足酬?所重在知己。
  
  我饮新丰酒,狐裘不用抵。贤哉主人翁,意气倾闾里。
  
  后来,马周果然以千金相赠,报答了店主的一饭之恩。唐代诗人张志和曾在岑文本《马周濯足图》上题诗称赞:
  
  世人尚口,吾独尊足。
  
  口易兴波,足能涉陆。处下不倾,千里可逐。
  
  劳重赏薄,无言忍辱。酬之以酒,慰尔仆仆。
  
  令尔忘忧,胜吾厌腹。吁嗟宾王,见超凡俗。
  
  马周步行二千多里到达长安,投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。贞观三年(629年),唐太宗为求治国之策,诏谕百官上书陈言建业以来之得失。不涉文墨的武官常何,遂让马周帮他。马周分析了当时的时局,根据自己的见解,拂纸挥毫,条陈二十余事。太宗阅毕,不禁拍案叫好:“件件皆合朕意”,但又奇怪常何为一武官,哪来这么多高见卓识,又怎么如此精通文章之道,遂问常何,常何据实相告:“此非臣所能,家客马周教臣言之”。太宗甚喜,立即传谕召见马周,并在不长时间内接连派出四人催促。
  
  马周进宫,太宗与之交谈,果然见其学识匪浅,见解非凡,谈及治国安邦之策,马周更是对答如流。太宗大喜,当即封其直门下省,次年授监察御史,又以常何荐才有功,赏赐帛绢三百匹。对唐太宗的知遇之恩,马周十分感激。
  
  他生性耿直,办事非常认真,对皇帝做的不对的事和于国家不利的事,敢于直谏,一生政绩卓著。他总是把自己随时看到和想到的写成疏章,奏呈皇上,以供参考。
  
  例如他提出:选拔官员不要把眼睛盯在自己周围的“内宫”上,而应当重视从地方官,尤其从边远处的官员中选拔,因为他们富有治国安邦的经验。唐太宗“称善久之”,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建议,加其为朝散大夫。
  
  马周反对分封制和世袭制。唐太宗时,曾实行过一种宗室勋贵世袭州刺史的制度。令皇子21人任州刺史,子孙世袭。又令功臣长孙无忌等14人为世袭州刺史。马周上书反对这种制度。他认为现在实行世袭制,受封子孙一旦有“不孝子”袭封嗣职,则不但殃及国家、百姓,受封贵族本身也要因此祸及子孙。指出自汉晋以来,乱天下者何尝不是诸王,虽然这是人人熟知的,但是由于私爱故使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。封诸子为王,陛下在日必无他心,而万岁之后不可不虑。当制定长久之法,使后代执行。马周对朝廷宗室的亲属镇守各藩,并可沿传子孙,深感不安,上书道:“孩童嗣职,万一骄矜无才,则贻害天下,皇帝应量才授之。”在马周和其他大臣的坚持反对下,唐太宗不久即下诏取消了这种世封制。
  
  马周看到宫中仅凭一技之长而受庞不可一世者,十分不满,于是上书弹劾这些小人之辈。太宗纳其建议,罢免了许多驯马、乐工等人的官职。马周常常以历史君王为例,规劝皇帝“积德累业,恩结于人”这样天下百姓才能“爱之如日月,畏之如雷霆”,长期不发生祸乱。
  
  马周来自民间,出身贫寒,深知民间疾苦,颇能体恤民情,反对大兴土木、繁杂徭役,主张励精为政,节俭于身,恩加于人。贞观十一年(637年)他又上疏道:“昔唐尧茅茨土阶,夏禹恶衣菲食,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而罢露台”,而今京师大兴土木,营造供奉器物,并诸王妃主服饰,皆过靡丽,黎民百姓认为这未免太奢华了。还有,各种徭役,兄去弟还,首尾不绝,往返五六千里,春秋冬夏,略无休时,百姓颇有嗟怨之言,以为陛下不存养之。他向皇帝疾呼:“自古以来,国之兴亡,不由积蓄多少,唯在百姓苦乐”。他还上疏太宗,建议在长安城中实行街鼓制度,“六街设鼓以代传呼,飞驿以达惊急”,“城门入由左,出由右”均为太宗赞赏。
  
  马周机智雄辩,深思事端,每次上奏无不正中皇帝心意,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和臣僚的尊重。太宗对马周也是言无不听、谏无不从,唐太宗说:“朕与马周,暂不见则思之”。“自朕临天下,虚心正直即有魏徵,朝夕进谏,自徵亏亡,刘泊、马周、褚遂良继之”。
  
  贞观二十二年 (公元649年),马周因为国事操劳积劳成疾,一病不起。唐太宗派当时医术最多的名医给马周看病,并且亲自为马周熬药,还命皇太子李治以弟子礼来看望马周,希望他能早日康复。可惜他医治无效离开人世,终年只有四十八岁。他在临死前,命家人把他这十几年给皇帝上的奏折统统烧掉,并说: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,我不想做这样的人。马周死后,唐太宗为他举行了规格很高的丧仪,并让他在自己的墓室昭陵陪葬。高宗即位,追赠马周为尚书右仆射、高唐县公。垂拱三年,其塑像配享高宗庙庭,被人祭祀。马周陪葬于昭陵,但后人为彰其功德,又在故乡再修其墓。
  
  茌平信息港短讯《茌平县志》载:“东郭一里许,马周墓在焉。张奎、叶天球、张寅、王靖、李秉愚诸名贤俱有诗刻石,康熙时知县王画一重筑之”。“马庄西北之东关处有马周祠”。
 
 
[ 新闻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同类图片新闻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古茌平之八大景有哪些?版权与免责声明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| 站点地图